药物溶出程度和速度是口服固体剂型 (OSD) 的关键质量属性,本文将带您了解相关的测量方法。

在以前的博客中,我们讨论过OSD剂型溶出度测试占据着核心地位,以及这项测试的基本工作原理。现在,我们将更深入地研究各国药典中所述的不同类型的溶出度仪 (具体是欧洲药典2.9.3、美国药典<711>和日本药典6.01)。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种类的溶出度仪设计 (针对OSD剂型有五种设计;如果加入透皮药物,则会有多达七种设计)?

相应OSD剂型该使用哪种溶出度仪?

请继续阅读寻找答案……

首先介绍的是:溶出度仪1 – 转篮法

溶出度仪1于1970年起被首次运用于药典溶出度测试i。时至今日,它仍然处于首要地位,与溶出度仪2一起占据了溶出度测试应用的绝大部分比重。

下图所示为溶出度仪1。试样固定在容器内部的转篮中,而容器内含有大量溶出介质 (标准容器体积为1000 mL)。转篮筛目尺寸可以根据具体产品要求进行变动,在标准设计 (40目) 的基础上提供多种选项。

    Apparatus 1: Basket
溶出度仪1:转篮法

溶出度仪1非常适用于胶囊、片剂、咀嚼片以及缓释制剂和囊封微球。但是对于在崩解过程中释放细粉末的片剂而言,它的效果就不太理想了,原因是这些细粉末会从转篮漏出,容易受到流体动力学条件变动的影响。

解决细颗粒问题:溶出度仪2 – 浆法
Apparatus 2: Basket
溶出度仪2:浆法

上图所示为溶出度仪2。其用搅拌桨取代转篮,可以避免细颗粒问题演变为溶出条件的变化,但是溶出度仪2在其他方面与溶出度仪1完全相同,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少市售部件支持直接互换。除了适用于相同的OSD剂型外,它还特别适合混悬剂、使用细粒混合物直接压制而成的片剂以及粉末胶囊。

溶出度仪1和溶出度仪2的测试流程均直观易懂,如下所述:

它们都具备以下关键特性,会直接影响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 高尺寸精度的测试容器
  • 通过金属驱动轴带动转篮/搅拌浆
  • 通过电机使转篮/搅拌浆运行在规定转速下
  • 通过水浴池、加热器和相关控制回路保持温度恒定
  • 通过安装的盖板减少溶出介质蒸发

转篮/搅拌浆转速、测试容器尺寸以及转篮尺寸 (如使用,还包括筛目尺寸) 均会影响剂量所处的流体动力学条件,这决定了溶剂和药物液固界面处的流动形态。因此从各方面来讲,精度都对测量重复性至关重要。使用盖板减少蒸发也从介质体积这个方面提升精度。通过药物测定确定药物浓度,基于测试介质体积将其转换为有意义的溶出度数据。因此,测试介质体积的变化或不准确度是产生误差的来源,对难溶性药物尤为如此。最后,温度控制对于测量重复性和临床相关性都非常重要,原因是药物溶解性直接取决于温度。药典中规定OSD产品的测试温度条件为37oC +/- 0.5oC,反映的是体内环境。

这两种仪器以其简洁性、易操作性和稳健性受到赞誉,但是也有一些共同的局限性。例如,它们很难真实模拟药物通过胃肠道的过程,并且流体动力学条件不受严格控制。驱动轴位置、定心和摆动以及锥台 (其中片剂的难溶成分积聚在转篮或锥台下方) 等问题都会扰乱流体动力学条件,继而影响测试结果。

针对OSD剂型的替代溶出度仪

下图显示了设计用于OSD剂型的其他三种测试仪器。尽管常规部署量少于溶出度仪1和溶出度仪2,它们仍然有着各自的优势,并且涵盖相关应用场景。

The schematic below shows the other three test apparatuses specified for OSD forms. Though less routinely deployed than Apparatus 1 and 2, these all have specific benefits and associated applications.
从左到右:溶出度仪3 – 往复筒法、溶出度仪4 – 流通池法、溶出度仪7 – 往复架法
探究溶出条件的影响:溶出度仪3 – 往复筒法

溶出度仪3于1991年其被运用于测试缓释产品i。它在既存崩解测试仪器的基础上构建而成,能够使OSD试样做“往复式”运动;试样在内管下行时自动浮动,在上行时紧靠底部筛网。与溶出度仪1和溶出度仪2一样,往复筒固定在水浴池中,以维持恒定的测试温度。

通过改变介质成分、搅拌速率和滞留时间,溶出度仪3能够更轻松地模拟影响胃肠道 (GIT) 内药物释放的机械和物理化学条件;为方便此类研究,装有试样的内管可以在不同外筒之间轻松切换。因此,尽管溶出度仪3的溶出介质容积较小 (以致很难保持下沉溶出条件),但它仍然非常适合分析控释产品。

灵活且通用:溶出度仪4 – 流通池法

溶出度仪4使用泵在流通池中自下而上输送流体,从而将试样置于持续流动的溶出介质中,因此能够在需要时稳定保持下沉条件。试样固定在流通池中央的支架上,而流通池则浸没在水浴池或水夹套中,用于实现精确温度控制。

溶出度仪4可以在不同温度和流量条件下工作,因此在试样溶出介质数量方面更具灵活性。仪器能够施加温和、控制良好的流体动力学条件,并且切换选择不同溶出介质来模拟药物通过胃肠道的过程。

得益于上述特性,这种测量方法适合研究难溶性、调释或缓释产品 (涵盖固体和液体、口服和非口剂型),包括种植体等医疗器械。尽管如此,相对于其他仪器,溶出度仪4更为复杂,人们对它的应用经验也要少得多,并且必须精细把控输液泵精度,以确保测量数据的重复性。

最后一种也是容积最小的仪器:溶出度仪7 – 往复架法

前面介绍的五种溶出度测试仪器用于OSD产品,而溶出度仪7的使用频度相对较低,但是却非常适合小体积测试应用场合,包括评估介质变化的影响;同时此类仪器极易实现自动化。凭借这些特性,溶出度仪7有助于测试渗透剂型产品,以及能够使用极少量溶出介质可靠评估的低剂量给药系统 (包括透皮贴剂)。

总结

USP专著

原理

剂型 

介质体积 (mL)

转速 (RPM)

温度

往复速率 (DPR)

1

转篮法

片剂、胶囊

500-4000

25-50

37°C +/- 0.5°C

2

浆法

胶囊、片剂、混悬剂

500-4000

25-150

37°C +/- 0.5°C

3

往复筒法

胶囊、片剂、混悬剂和颗粒剂

通常为250

37°C +/- 0.5°C

5-60

4

流通池法

全部

最大3L/h

不适用

37°C +/- 0.5°C

7

往复架法

透皮贴片、非崩解片剂

可变

37°C +/- 0.5°C

5-60

针对片剂、胶囊剂、混悬剂和颗粒剂的不同USP仪器和过程参数表格

为解决测试设备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满足配方要求,针对OSD产品的溶出度测试仪器系列逐渐发展成熟。想要选出最佳的溶出度测试方法,就必须仔细考量剂型特征及其使用方法。这一点尤其适用于体内环境中的缓释产品,当通过胃肠道时,它们的溶解过程是在一系列条件下完成的。上表中汇总了不同的测量方法,但是无论选择何种溶出度仪,如果想要确保测试的精确性、准确性和相关性,严格把控仪器尺寸、流体动力学因素和温度条件显得至关重要。

日后的博客中,我们会将溶出度的讨论范围扩大到其他剂型。请务必立即注册,以便时刻了解最新冬天并参与对话。

i Uddin, R et al ‘Dissolution and Dissolution Apparatus: A Review.’ Int J Cur Biomed Phar Res 2011; 1(4):201-207

注册获取最新博文、新闻、活动等信息!

Blog Form (zhan)
興趣领域

请查看我们的隐私政策,以便了解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个人数据。

Training & Support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broad range of training opportunities and comprehensive support we offer customers

Training

Training

We offer a range of training courses, presentations and seminars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topics Find out more
Servicing

Servicing

A comprehensive range of both in-house and on-site product servicing options are available Find out more
Support

Support

Our team of experienced technicians and engineers are on hand to help and advise Find out more

Downloads

Access the latest product brochures, whitepapers and other useful content

Find out more